随着古筝琴声响起,吉隆坡中国文化中心教室中传出《但愿人长久》的悠扬旋律;在绘画班教室里,学员们则以菊花、月饼、螃蟹等具有浓郁秋意的主题作画。 随着马来西亚国内新
各级检察机关深化落实最高检“四号检察建议”10个月 督促整改涉窨井盖安全隐患17.6万余件 最高人民检察院3月2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称,自2020年3月最高检针对窨井盖治理向住房

“十三五”,重庆人社交出有温度的民生答卷
日期: 2021-01-19 18:02:18 来源: 新华网 编辑:晓曼新华网重庆1月19日电(王彩玲)“十三五”以来,重庆市人力社保系统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通过推动城乡充分就业,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构建“近悦远来”人才生态环境,打出了援企稳岗保民生系列“组合拳”,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十四五”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
渝创渝新”创业直播。新华网发
稳就业“组合拳” 稳岗安民心
就业既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又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近年来,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重庆人社”)根据就业形势变化调整政策力度,打出减负、稳岗、扩就业“组合拳”,助力稳就业保民生。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重庆城镇新增就业362万人,较“十二五”时期增长9.6%;城镇调查失业率、登记失业率分别控制在5.5%、4.5%的较低水平。
“在稳就业保民生方面,我们重点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劳动就业培训中心主任石屹表示,通过构建“人社+教育+其他市级部门+高校+区县”五方联动机制,推动高校毕业生每年就业率均保持在93%以上。同时,克服疫情防控压力,帮助592万2020年春节返乡农民工实现安全、稳定就业,实现“应出尽出”。
大学生求职招聘。新华网发
石屹认为,贫困劳动力就业要突出“准”。过去五年,市人力社保局围绕“精准”二字,形成就业扶贫政策体系和帮扶体系,充分发挥了就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中“一子落而满盘活”的积极效应。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人就业,可带动全家脱贫。”重庆人社通过“建设扶贫车间、劳务转移、青年创业带动就业、公益性岗位兜底”筑牢贫困地区民生之基。
据介绍,在彭水,重庆人社累计创建扶贫车间14家,吸纳带动各类人员就业301人,其中贫困人员就业127人。在奉节,创建就业扶贫车间7个,新增贫困人员就近就地就业270人。同时,进一步深入东西扶贫协作和鲁渝劳务扶贫协作,推进劳务转移。
此外,重庆人社还健全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制度,形成开发公益性岗位的长效工作机制,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截至目前,全市76.2万有就业能力、就业意愿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应转尽转”,接近99%的建档贫困户享受到各类就业扶贫政策扶持。
就业扶贫增收。新华网发
“真金白银” 助力企业减负保就业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疫情发生以来,重庆人社聚焦落实“六稳”“六保”工作任务,全力推进阶段性减免缓社保费工作,帮助企业在抗击疫情中渡过难关。
“2020年,直达市场主体的‘真金白银’为企业复工复产、稳定岗位发挥了实实在在的作用。”重庆市社会保险局党委书记、副局长杨尚彬直言,全市社保系统在“免、减、缓”三个方面发力,为各类市场主体减免社保费223.5亿元,帮助企业渡难关。
据介绍,在2020年2—12月期间,免征中小微企业和以单位方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养老、失业和工伤三项社会保险费单位缴费部分;减半征收大型企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社会组织三项社会保险费单位缴费部分。同时,在减免政策执行期内对受疫情影响的参保单位,社会保险费缓缴期延至2020年12月底,缓缴期内免收滞纳金。
“我们梳理完成8个业务板块109项对外服务事项,全面重塑前台业务系统。”杨尚彬介绍道,依托单位社保网上经办平台、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官网办事大厅、“渝快办”、“重庆掌上12333”APP、“重庆社保”官微平台等多渠道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社保服务体系。
同时,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积极推进川渝社保合作,建立社会保险协同互认机制,实现川渝两地养老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待遇资格就近互认、互办。
“‘十三五’期间,重庆社保系统加速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强化扩面征缴,力争每一个适龄贫困人员都穿上‘护身衣’。 ”杨尚彬称,目前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中符合参保条件的131万人全部参保,其中符合领待条件的33万人全部领待,实现参保率、领待率、代缴率“三个100%”。
市民在办理社保业务。新华网发
杨尚彬表示,下一步,将加快推进社保业务流程再造,完成社保业务流程再造新系统上线运行,全面推行受审分离的综合柜员制,实现社保经办服务的全新重塑,逐步实现社保业务“优先网办、全渝通办”。
加速推进人才强市战略 构建“近悦远来”人才生态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加速重构全球产业链条和经济结构,创新人才已成为赢得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资源。
过去五年,重庆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加速推进“巴渝工匠计划”“重庆英才计划”等人才专项,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重庆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190万人,较“十二五”末增加50万人;技能人才达到387万,较“十二五”末增加67万人。其中,全市高技能人才104.5万人。新增全国技术能手47名、高技能领军人才300余名。通过开展百万英才兴重庆等引才活动,累计引进优秀紧缺人才5万余人。
“城市发展既要重视‘智能’人才,也要重视‘技能’人才;既要发挥好本地人才作用,又要吸引外来高层次人才和青年人才。”市人力社保局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处副处长丁林华介绍称。近几年,人力社保系统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深入职称制度改革,创新出台博士后补助政策,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市人力社保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处长易君介绍说,过去五年,全市新增博士后科研站263个,新增国家级博士后资助项目1229项。累计招收博士后逾5000人,目前在站博士后2300人,出站留渝比例提升至80%。其中,2020年重庆英才大会期间招收博士后469名,同比增长达307.8%。重庆人社将持续深入抓好博士后政策措施落实落地,进一步推动形成“招得多、留得住、用得好”的良好态势,着力构建“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生态。重庆着力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巴渝工匠”2020计划,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在全市遴选认定三批次350余所新职业从业人员培训机构,开发公布27个新职业的培训标准、考核标准,全年开展新职业培训1.1万人。
“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现场。新华网发
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累计开展政府性补贴职业培训250万人次,组织贫困人员参加就业技能培训超过24万人次。成功举办“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并永久落户重庆。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重庆取得6金7银2铜9优胜佳绩,奖牌总数居全国前列、中西部省区市第一。全市累计建成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48个、技能大师工作室203家、世赛集训基地32个。
为解决乡村引才引智难的问题,重庆人社每年投入500多万元组建专家服务团服务乡村振兴,用“订单”架起专家与基层的“桥梁”,用项目打通专家服务基层“最后一公里”,用“1+N+1”模式组团培养基层人才,用“钉钉子”精神让智力帮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从海纳百川引进人才,到多管齐下培养人才……如今的重庆已然成为集聚人才的高地、吸引人才的沃土、培育人才的摇篮。
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元春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建党100周年,重庆人社将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实行更积极更开放的人才政策,形成更合理更有序的工资收入分配格局,构建更和谐的劳动关系,提供更均等更优质的人社公共服务,为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作出积极贡献。
- 牛连和·荷·系列 | 用色彩复刻岁月流逝...
- 首次!香港国安委集体亮相
- 62个贫困县摘帽 河北历史上首次消除区域...
扎区人民医院党员志愿者开展 “...
6月5日下午,扎赉诺尔区人民医院门诊党支部全体党员在支部书记刘贵龙的带领下,志愿者们互相协作,以高涨的热情,纷纷拿起扫把、钳子、垃圾桶等清理工具,不怕脏、不怕累
- 表彰!淮安施河智教乐享小镇共创草坪董事长...
- 扬子江药业匠心人物十四 刘艳:17年坚守...
- 山河令小说各人物大结局是什么 周子舒和温...
历史人物超时空对话,人艺艺术再现...
人艺新剧《香山之夜》海报。 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正式迁至北平并入驻香山,在此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向全国各地胜利大进军,结束了国民党在